首页 > 热点 >>正文

宝山区规土局:推进城市更新 提升空间品质

 上港十四区的华丽转身 上海长滩精彩“手笔”

  也许人们还记忆犹新,2017的初春时节,宝山人民期待已久的上海长滩音乐城规划实施方案敲定,标志着申城的北区将崛起一座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水晶音乐城。从沿“长江-黄浦江”滨江地区打造重要的滨江发展带,逐步将宝钢以南的滨水岸线向生活型岸线转型!目前,上港十四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转型已初具雏形,上港十四区规划总面积77.62公顷,其中约40%作为绿地建设,60%用于建设用地开发,她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上海长滩!在不久的将来,她将以休闲居住、文化服务、绿地景观、商业服务、生态滨江综合服务区亮相申城,成为宝山转型发展的精彩“手笔”!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首要的是创新城市规划理念。面对地区工业转型发展的宏观需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到城区形象与功能内涵的实际出发,以规划引领优化结构布局、盘活存量土地、推进整体转型,提升城区空间新品质,惠及百姓生活。以此为指引,宝山的职能部门进行了积极的创新实践探索,以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为立足点,实践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带动宝山区域整体发展。在不久的未来,上海长滩将成为服务整个宝山滨江新区的滨江邮轮综合配套服务区,可以承接宝山吴淞国际邮轮码头的延伸服务功能,与宝杨路码头形成错位发展,带动宝山区域整体发展。

  二是推进区域内人居环境改善。遵循生态滨江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加强“生态低碳”理念创新,打造上海长江口最重要的高品质滨水区域,并充分延续宝钢林带的景观生态功能,通过构建大面积的楔形公共绿地以及各街区高质量的景观绿化,提升滨江地区生活质量和生态氛围,有效改善区域内人居环境。

  三是提升区域内交通通达性。优化新增道路与区域路网的连接,实现商住开发、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的共有化和综合性建设,形成资源共享,区域交通整合。

 

 

吴淞老工业区的前世今生 城市副中心崛起

  宝山的吴淞工业区是上海的传统工业基地,曾经为国家和上海的重工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变迁,城市空间拓展、产业结构转型、环保意识增强、土地资源稀缺等问题不断出现,吴淞工业区转型已迫在眉睫!宝山区区委、区政府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方向:

  首先,推进吴淞工业区26平方公里整体转型。在明确工作机制、产业转型与宝钢达成共识基础上,通过引入国家、市级层面功能性项目,促进地区整体转型,优化结构布局,提升空间品质;深化结构规划编制,充分听取宝钢等大企业对于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设想和需求,形成共识共同推进;探索创新土地供地政策与投融资发展模式,努力将吴淞工业区转型为上海面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其次,探索实践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存量盘活利用,结合市政府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鼓励存量工业用地的功能提升、业态转型。在市、区领导关心和宝钢集团的支持下,推进中的结构规划编制将为该区域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根据上海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宝山作为新增中心城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一带、两轴、三分区”的区域空间布局中,吴淞工业区作为滨江发展带的组成部分,被列为宝山重点发展地区之一,要实现全面整治向整体转型的转变,逐步建设成为融生态景观、商业商务、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上海北部现代城区。宝山区职能部门从独特的工业遗产规划入手,规划中凸显深厚的工业文化积淀,承载起上海工业文明的历史记忆。在新的规划中,吴淞工业区将着力打造老工业区再生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着力建设市级商业中心发展服务经济;加速推进滨水地带开发彰显城市魅力;充分利用工业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脉等方式,促进转型发展。

  一是明确“老工业转型示范区,城市副中心”转型定位。吴淞工业区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规划采取复合功能模式,形成城市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新都市主要生活区的空间集聚效应。在“土地使用、道路格局、开发空间”方面,注重体现后工业城市的基本特征。

  二是建立市级和区级政府、部属和市属企业、镇和街道共同参与的联动协调机制。建设设立多方主体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滨水绿带、中央公园、工业遗产公园等政府主导的开放空间建设将会带动沿线和周边的市场导向开发项目,声誉良好的旗舰项目(如商业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研发中心)和富有魅力的文化项目(如主题博物馆、工业遗产公园),将促进所在片区的联动发展。

  三是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吴淞工业区整体转型既从整体上传承延续工业文化风貌;又使产业全面升级,推动集中成片地块和区域整体转型。同时以全新城区功能定位,生产转型生活,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宜人,出行更方便,幸福感更强。

 

百花齐放的发展  奏响多重交响曲

  宝山的转型,是整体的多重交响曲。不仅有上港十四区、吴淞工业区的经典音符,也有南大生态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山工业园区的诗意旋律。

  加速建设南大生态区,是宝山转型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占地面积约6.3个平方公里的南大地区,曾是承接上海中心城区化工、皮革产业转移的基地,是传统重工业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的“重灾区”。针对宝山南大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宝山区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规划编制、动迁补偿等方式,为南大新城建设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5个平方公里的整体绿化犹如城市“绿肺”,各类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公园等市政配套设施同步。南大地区的转型发展注重“生态、业态、文态、形态”的四态合一,将逐渐成为宝山转型发展的闪光亮点,成为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的成功典范,成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的最佳实践区和示范区。

  同时,盘活存量工业用地,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是落实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淘汰劣势产业,以上海石墨烯功能型平台、超导电缆研究所等项目为主导,推动园区产业升级;以“五违四必”整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为盘活存量用地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还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园区成为产城融合的典范,塑造了高品质的人文空间。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从老工业区——顾村工业园区转型而来,占地面积3.09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规划中,注重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赢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园区以机器人全产业链、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园区转型升级、产业调整的新主题方向,实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工业生态的和谐共融。

 

  值得一提的是,宝山工业园区与金桥股份合作,共同打造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承担着助推宝山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重任。北郊未来产业园将在上海第一块出让研发总部类用地上拔地而起,协助园区从原来单一的制造加工产业向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研发服务等相融合的科技产业园区转变。按照规划建设居住、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不断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瞩目这些成功的“身影”,犹如无数跃动的音符,汇聚成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宝山在城市更新中,优化结构布局、盘活存量土地、推进整体转型、惠及百姓生活,不断提升城区空间品质。宝山将努力发展成为韩正书记所希望的“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的城区,成为所有宝山人民引以为傲的美丽家园。记者 张宝珍通讯员

 

媒体传播网:中国传播门户网站!(通过我们让您的信息快速传播到互联网,传遍全国!)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