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正文

游走族,说走就走:要走得更远 永远期待下一站

  在泰国清迈,应子(前排左一)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一起。
  采访对象供图

  对大多数人而言,旅行胜作之余排遣压力、舒缓心情的途径之一。但有这么一群“游走族”,为了旅行而生活,在旅行中感悟人生。他们辞掉工作,走到哪儿,就吃哪儿的饭,打哪儿的工,交哪儿的朋友。游走中,他们不断地审视自我,探索生活的乐趣。记者采访一位资深“游走族”,分享她不同于大众的别样生活。

  ——编者

  

  同学聚会,大家都忘不了应子(化名)。“应子在哪?”“她又去哪了?”“又碰到什么新鲜事?”末了,总有人感叹:“她可真潇洒。”但这些感叹,应子能听到的机会并不多。作为一名“游走族”,她近10年来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准备旅行的路上。

  不只是爱好,更不是职业,游走是一种可选的生活

  2009年8月到2010年3月,从北京,经山西、陕西、四川、西藏,去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2012年8月到2013年6月,走云南、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到越南。应子的时间表对应的,是漫长的游走路线图,行走—工作—行走,就是她的生活。

  而在2004年以前,应子还是个典型的“理工女”。工业电子自动化专业毕业,2001年进了杭州一家IT企业做销售,跟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她朝九晚五,工作3年,攒了1万元积蓄。直到2004年的一天,应子希望改变这样的生活。辞了职,把1万元分成两部分,5000元留作再就业经费,剩下5000元,一个人去云南住了半个月。

  也就是从这时起,人生的游走模式正式开启。别人旅行,也许是为了放松,回来更好地工作,而她工作,则是为了下一段更美好的旅行。

  游走族,听起来潇洒,让人艳羡。事实上,相比于普通人的跟团游,他们的旅途其实很艰辛。

  应子出游,从不跟团,很少呼朋唤友,也不预设归期。两条腿加上汽车,是她旅行的主要工具,豪华待遇是坐火车。就算跨国,她也是能不坐飞机就不坐,“机票太贵,舍不得。”她住过青年旅社,也租过民居,路上费用总是一省再省。走到哪,她就吃哪里的饭,交哪里的朋友,过哪里人的生活。旅行总得有费用支撑,但对应子来说,钱花光了也不愁。在当地找一份工作,干一段时间接着走。“在专业领域有了工作经验后,再就业就不困难了。况且,我也不太挑。”

  旅行对于应子,远不只是爱好,更不是职业。朋友们说,旅行、游走、看世界,就是她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与过去有何不同?应子开玩笑地说:“以前每天一睁眼,会想我今天要做什么。而现在一睁眼,会先反应两秒,我在哪?”

  简化物质生活,充盈精神世界,游走经历使人更包容

  “30多岁的姑娘,一直‘单’着,还成天飘在路上,啥时是个头啊。”有人曾这么劝她。既然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遇见这样的“批评”,应子也不生气,总是一笑而过。用她的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人,总能遇见。”事实上,她的朋友圈,比以前大了太多。

  行走中的收获,一言难尽,偶遇知己首当其冲。2009年去尼泊尔,应子遇见香港姑娘小卿。小卿也是辞去航空公司的工作来旅行,打算积蓄花完了就工作一段,接着再走。旅程结束了,友谊还在。到了新地方,大家互相寄张明信片。逢年过节,游走族的朋友偶然也能凑一起聚聚。类似经历的朋友,除了来自内地、港台,还有韩国人、日本人……有搐旅行的,有毕业旅行的,有积累旅行经验再工作的。

  在层出不穷的新鲜世界里,应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留意生活中不曾注意的细节。出国旅行,英语口语要练好;下一站不知会遇到什么书中事、画中景,有空赶紧泡个图书馆、看看美术展,文史哲知识渐渐丰富,开始有媒体向她约稿;朋友家盛开的花儿,途中看见的陌生植物,以前应子不会关心,现在她会拍了照片一一查出,趣味盎然。

  精神世界充盈的同时,物质生活的要求却不知不觉变低了。朋友们出去吃饭,店家上一碗清得照出人影的汤,有人忿忿,她却淡然:“在印度,我喝过5颗豌豆加3颗胡萝卜丁的蔬菜汤,这已经很好了。”

  每次归来,朋友们都觉得应子身上有些东西在变——更沉静、更包容、更开朗。朋友们说,她的变化,叫成长。对游走族来说,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经历、体验、了解,然后因为了解,变得更包容。

  要走得更远,见得更多,游走族永远期待下一站

  “人生短暂,我希望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更多地方,经历更多有意思的事,遇见更多有意思的人。”这个梦想,对于应子们来说,并不遥远。

  每次旅行前的准备大同小异:工作、存钱,设计行程、办签证,找到落脚点然后住下,将城市中有意思的角角落落找出来,一一寻去。然后,下一站。

  这样繁琐,不腻烦吗?

  应子说不。

  每一次旅程,都坚定了她游走的决心。在尼泊尔波恩山,应子抵达时已是下午。同行者劝她等到第二天看日出,应子“犯了犟”,还是坚持上了山。那天,她看到了“迄今为止最美的日落”。接下来的几天,因为有雾,大家再没看成日出。过后很久,她都庆幸,没有“那一点点的坚持”,就会错过美景。

  每一次旅程,都让她积累了更多的快乐。她说,就像一本书里说的,都是“小确幸”——小小的确定的幸福,但累积起来,让她每天都欢欢喜喜。在泰国,她遇到一个英语特棒的善良女孩;在越南,她遇到明码实价的实诚老板。她见过巨大不知名的花,难忘一顿美味的早餐,怀念屋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一个一个小小的幸福,充斥着她的生活。

  每一次旅程,都在改变她对生活的看法。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去看水上市场,遭遇狂风暴雨,她坐在船上瑟瑟发抖;去波恩山徒步,她被冻得脸色乌青。她挤过没有窗、一间住十几人的旅馆,坐过几十个小时的硬座火车。然而,应子说,与她在旅程中得到的快乐、成长比,这些都不算什么。

  发现、抵达、经历下一站,就是游走族的幸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6月27日 12 版)

 

媒体传播网www.mtcb.cn)中国传播门户网站!(媒体传播网-传播价值)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