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正文

名将王铭章坚守滕县3天4夜牺牲 保证台儿庄大捷

原标题:名将王铭章坚守滕县3天4夜牺牲 保证台儿庄大捷

  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上,有12名四川人。建川博物馆收藏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的铜像落成纪念明信片、122师参谋长赵渭滨的家书……另外,建川博物馆还为这些抗日英烈建立了雕像。这些史料、文物还有雕像,记录的不仅是英烈们的功勋,更有他们不朽的民族精神。

  抗日名将王铭章 热血洒滕县

  台儿庄大战是中国在抗战初期震惊国内外的空前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国人抗日救亡的士气。1938年,在台儿庄大战前,中日两军在距离台儿庄不远的山东滕县(今滕州)等地进行了激烈拼杀,国民革命军第122师师长、四川新都人王铭章率领3000名川军,以劣势装备和相对较少兵力,坚守滕县三天四夜,在给敌以重创后,王铭章和大部分将士殉国。滕县保卫战揭开了台儿庄大战胜利光辉的序幕,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战役之一。该战为之后的台儿庄会战“赢得了宝贵时间,保证了台儿庄大捷”。

  1938年3月17日,王铭章在山东滕县血战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追授为陆军上将。蒋介石电令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务必寻回王故师长铭章忠骸归葬。”约半月后,忠骸寻获,当年6月,忠烈魂归故里,成都全城下半旗,十万群众肃立接灵……

  在1942年落成的王铭章墓园中,建有王铭章将军骑马铜像,“成都王上将公葬委员会”还在该铜像揭幕时,印发了落成纪念明信片,如今建川博物馆有收藏。

  2005年,王铭章将军的遗孀、年近百岁的叶亚华女士和儿子王道纲(黄埔军校25期)叶落归根,定居成都。

  革命烈士赵渭滨 家书赞红军

  赵渭滨,1893年生于四川成都。“七七事变”前夕,任川军第41军122师少将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台儿庄会战前夕的滕县抗日战役中,与王铭章将军一起壮烈牺牲于滕县县城西门。

  在赵渭滨1937年10月24日写给儿子赵世诚的家书中,详细地说明了对当时战局及对中共领导下的红军的看法,“所幸娘子关南翼,是红军的刘伯承师。我已同他们接洽,约有联络。红军之善战,红军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老百姓有三句话说,红军又会打仗又不扰民,中央军会打仗但是扰民,晋陕军又不打仗又扰民。就可见一斑了。”信中还对子女提出希望,“你现在一切也不必问,埋着头只去读你的书……况且你学的技术,正是未来抗战必须的工具呢!”

  家书是1937年10月,赵渭滨随军出川至山西太原时写给儿子的,数月后他就壮烈殉国,这也是他最后一封家书。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图片由建川博物馆提供

  相关链接>>>

  300名抗战英烈

  有川籍烈士12名

  乐以琴(1914-1937)芦山人,飞行员。在南京保卫战中不幸殉国。

  赵一曼(1905-1936)宜宾人,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被餐义。

  陈绍堂(1897-1944)邻水县人,豫中会战时阵亡于河南秦家坡。

  黄永淮(1902-1944)安岳县龙台乡人,在许昌抗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肖孝泽(1902-1944)富顺人,秦家坡与敌激战时中弹殉国。

  许国璋(1898—1943)成都人,参加常德会战时负重伤,举殉国。

  柴意新(1898—1943)南部县人,常德抗战时阵亡。

  李家钰(1892—1944)蒲江人,在豫中会战失败后撤退途中,遭袭殉国。

  饶国华(1895—1937)资阳人,保卫南京激战后自杀殉国。

  王铭章(1893—1938)新都人,在徐州会战(保卫滕县)中牺牲殉国。

  赵渭滨(1894—1938)成都人,与王铭章将军一起壮烈牺牲。

  吴焜(1910—1939)万县人,牺牲在江阴马镇乡湖塘里一带。

  抗战故事>>>

  卿光亚回忆父亲抗战经历

  川军抗战条件艰苦

  体重85斤即可入伍

  今晨7时10分,58岁的卿光亚会在他创办的学校内开始每天早上的3分钟训话。除了民办教育家的身份以外,卿光亚还是著名抗日将领卿云灿的儿子。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卿光亚讲话的内容将围绕着抗日战争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展开。

  入伍标准:川人只需达到85斤

  “父亲的小名叫可军,意思是可以当兵。他告诉我,小的时候就想当兵。”卿光亚的父亲名叫卿云灿,从1926年起,先后入读了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广州航校第6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又参加了陆军大学特别班第6期。抗日战争期间,卿云灿隶属第二十三集团军,成为一名团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人推进得很快,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卿光亚告诉记者,据其父亲回忆,抗日战争爆发时,川军装备差,训练时间短。“当年国民征兵,由于四川人本身就比较瘦小,所以只要体重达到了85斤就可以征入军队,可想而知当时的生活条件多么恶劣!”

  8年抗战:每次离家都像诀别

  出征前,单膝下跪同妻子告别,双膝下跪向母亲叩首,这是每一名川军将士的出征仪式。“因为战争异常残酷,川军牺牲很大。父亲告诉我,他带的团经常一仗结束以后,就只剩几十个人,需要回来休整并立即补充兵员。”抗日战争期间,严酷的战争形势让所有抗日军队缺乏对新兵的训练时间。“最多训练三个月,连左右左都分不清楚,我们的川军就又开赴前线。”卿光亚说,父亲的8年抗战,就是在开赴前线战斗和回乡补充兵员再次开赴前线的过程中度过。“每一次离家,同父母告别都是诀别的口吻,因为这一出征,就不知道能否回来。”

  转述战场:硝烟让人无法喘气

  和平时期,卿云灿几乎不看任何战争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在他看来,无论采用何种手法拍摄出来的战争片,都无法还原抗日战争时期的残酷和悲壮。“父亲说过一句话,战争就是钢铁机器在撕裂生命,非常轻松。”卿光亚告诉记者,曾经父子俩走在一条土路上,一辆大货车开了过去,碾起来的灰尘让二人无法睁眼。“父亲就告诉我,这些只是灰,在抗战时期,炮弹爆炸后形成的硝烟根本无法让人喘气!”

  抗战胜利后,卿云灿到了西藏昌都,参与创办了当时的昌都小学。受父亲的影响,卿光亚在几十年后也成为了著名民办教育家。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来源:成都晚报)

 

媒体传播网www.mtcb.cn)中国传播门户网站!(媒体传播网-传播价值)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