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媒体 >>正文

深度解读 二三线城市零售业去向何方?买手集合店成为趋势

实体店危机

    零售实体店业绩下滑是大势所趋实体店关店潮一波又一波零售实体店怎么成为网店的试衣间了”……近几年,零售业实体店一直寒流涌动,未来究竟穷途末路还是逆势而上呢?

    从北京王府井、西单,到上海淮海路、南京路,广州北京路,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从百货商场到街边店,实体店的萧条已是普遍现象。

    街边店门可罗雀,过去一年尤其服饰品牌一直在大量关闭低效门店。而大卖场,除了周末客流正常,日常只看到卖场内闲置的手推购物车堆成一片。百货店客流锐减,有时整个楼层冷冷清清,甚至出现导购多于顾客的尴尬,就连五一十一节假日也再难现拥挤景象……于是,经销商急得团团转,品牌方束手无策,而一向坐享联营倒扣流水的甲方——百货公司屁股早就坐不住了。 

症结解读

    实体店陷入经营泥潭,局外人看不懂,局内人同样懵逼了,症结在哪?坊间众说纷纭。

    如果将问题归结于电商冲击也没错。天猫、京东、苏宁、聚美优品甚至专做尾货折扣的唯品会,一批主流的零售电商平台,已逐渐培养出年轻消费者网购消费的习惯。两年前,线上零售虽然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但每年增速却在70%以上,相比实体经济的停滞不前,未来与后者平分天下甚至赶超不无可能。

    有专业人士分析,实体店零售业或受行业发展周期这一事物规律影响,由井喷期过渡到理性、平稳的成熟期,自然就会淘汰那些野蛮生长却内功欠缺的品牌及企业。

    渠道研究者则表示,过去通路环节多,层层加价,随着互联网兴起,信息呈现透明、扁平化,当消费者明白个中道理之后,必然影响他们选择实体店购买的打算,再加上居高不下的房租及持续上涨的用工成本,都是绕不过去的挑战,相对低效的门店只能选择关门大吉。

    也有人认为,是消费升级击溃了传统实体店最后的优势和尊严。现今的顾客需求不仅是产品本身,从产品到商品的定义转换,顾客需求的概念已延伸到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体验,还有参与、互动、有趣的情感诉求,固步自封的传统零售从业者在这场变革中迷失了方向。

    归根结底,除了外因,寻找既适合自身又符合时代变化的商业模式是关键,如何从产品开发途径,转型为用户发展途径?如何从单纯卖货、促销折扣、服务体验升级到互联网+”,都是实体店面临的课题,也是模式升级需要思考的核心。

实体店价值难以撼动

    优胜劣汰是市场法则,有进有退是经营常态。一位万达商业高管这样说。商业的发展及呈现,不能满足个性化潮流的,怎能获得点赞?网购虽然便捷甚至实惠,但与实体店消费毕竟是不同感觉,体验空间本身能被消费者真切触摸,这正是网购无法替代实体店的差异化价值所在。

    对于女性而言,逛街的乐趣简直妙不可言。即便宅女,她也担心宅久发霉,隔三差五就得约上闺蜜出来闲逛。因此,逛街并不是落伍的休闲,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精神消费,也是一种基于购物体验场景的社交。

    从消费需求来看,实体店价值难以被完全替代,即便是电商平台以及淘品牌,也开始布局实体店,例如聚美优品在北京的线下体验店,通过线上线下交互,将消费者吸引到门店,通过真切体验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来培育消费者的粘度。

    从营销角度来看,已有很多传统实体品牌引入互联网概念,同步使用PC端、移动端,开发官网、微信、微博、电子互动屏、圈子社群等多元化渠道,包装活动内容进行传播,即时传递优惠信息;在销售端,线下品牌开始尝试网店及微商城,按互联网的调性来包装推广产品,不同季节推出不同主题活动,实行线上交易、线下取货,逐步获得消费者接受认可。

集合店的异军突起

    多数人认为这一轮实体店的衰败只是表象,都寄希望于触底反弹。在实体店关店潮的寒流之下,一部分敢于创新开拓的品牌,主动变革,初步展现出可圈可点的一面。

    调研显示,消费者在单一品牌店铺逗留时间并不长,随着竞争加剧及消费日趋多元化,单品牌店聚客力迅速减弱,而已有较长历史的买手集合店逐步大放异彩。

    早在1929年,法国设计师LucienLelong创立了第一家买手店。至上世纪50年代,买手店开始风行于世界各地。到90年代,以精品为主的集合店延伸出各种主题类型的集合店,比如主打女性百货的美国Anthropologie(人类学),集合了服装、家居、饰品、鞋包、护肤品等,定位小众但充满创意。 后来,还延伸出主题性的潮牌集合店,例如比利时Clinic、伦敦Good HoodFootPatrol、美国Opening Geremony等。

    令人赞赏的是,近年来还衍生出一种新型集合店,不但出售服装配饰、还整合了图书、文具、艺术创作品、咖啡、甚至餐厅,打造具有独特品味的生活方式空间,引领着时尚和潮流。位于法国巴黎的柯莱特时尚店Colette,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时尚爱好者前去朝圣,Colette半月一次更新的橱窗展示也成为了巴黎时尚的风向标。

亮点涌现

    在中国广州太古汇,例外女装创始人毛继鸿创建的方所,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在实体店下行的大环境之中,逆风飞扬,取得不俗成绩。方所策划顾问、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廖美立说,我们做得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

    国内轻时尚品牌甲丁生活创始人Jeff,在分享鞋履集合店概念时说,在集合店里,消费者停留的时间是在单品牌店的三倍以上,集合店的业绩与单品牌店对比也是高倍级的差异。

    在鞋履行业,台湾达芙妮与老对手百丽,以及奥康、千百度等鞋履大佬,均已开始探索集合店模式。

    据预测,未来购物中心将迎来鞋履集合店遍地开花的局面,从类型来看,分别有多品牌综合店、单品牌快时尚店、多品牌运动馆、高端精品集合店、多品牌童鞋集合店等。例如甲丁生活,则切入轻时尚买手集合店这个细分领域,以其潮鞋根底,融入美容护肤、咖啡悦读、内衣配饰、数码创意等不同板块,把不同品牌集合一起,采取工厂直供店铺的扁平化模式,提供相对低价高质的产品。

    在传统百货及MALL、大卖场内,类似皮具、内衣、配饰、数码都是竞争力较弱的小品类,面积小,体验差,留不住顾客,导致业绩低迷。而类似甲丁生活这种模式的集合店,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审美品位专一,混搭成趣,营造一个韵动的体验空间。

    不同的渠道,适应不同定位的品牌。比如无印良品这种多品类模式,在一线城市已取得良好的发展,捕获了中产阶段、文艺青年的欢心。那么甲丁生活这种轻时尚的买手集合店在二三线城市或许将会成为新宠,如果能够借助互联网及这一波消费升级,整合充分发挥多渠道辅助,提供较好的产品体验及交互概念,就可能形成推崇同一种时尚主张、同一种生活理念的社群,真正从传统鞋履领域华丽转身,演绎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生活馆。

    甲丁生活创始人Jeff说,我们不仅在卖产品,也不仅在探索互联网+”,我们正在开展甲丁生活城市代言人招募,以地级市为单位,在普通人当中去寻找值得挖掘的奋斗故事、青春历程,将品牌精神与平凡人物结合,以人格化谋求心灵层面的共鸣。我们还将在门店所在城市创立甲丁悦读圈、甲丁徒步营、甲丁红酒会等社群组织,鼓励消费者参与甚至主导,根据不同人群的时尚态度、兴趣爱好、职业特点等属性,人以群分,与品牌推崇的简约、有趣、品味、价值理念相呼应,打造一个品牌与消费者相融共生的圈层。

    在这一轮变革当中,国内实体品牌能够自觉、先发去挑战,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值得赞赏。笔者认为,关店潮并不意味着实体店的消亡,创新与转型原本就是各行各业永恒的话题,传统零售业只有融入互联网时代,找准定位、调整模式、促使融和、重视体验,必然促进实体零售业升级,迎来一个新起点。

(题图来自无印良品淮海中路店,插图来自方所太古汇店、甲丁生活太原店效果图。)

 

 

媒体传播网www.mtcb.cn)中国传播门户网站!(媒体传播网-传播价值)

资讯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