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销 >>正文

产品越好 对广告越饥渴

产品越好 对广告越饥渴

前不久,弹窗广告之父麻省理工Ethan Zuckerman在最近的一篇论文里,对20年前发明弹窗广告进行了道歉,“我很抱歉。我们的本意是好的。”不过,互联网反倒应该感恩广告,因为,没有广告,就没有当今的互联网。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其广告收入占比在9成以上,第二大互联网公司Facebook广告占比8成以上,第三大的Yahoo广告收入占比5成以上,而国内互联网公司中,百度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作为最强的电商公司阿里巴巴其主要的营收实际也来自于平台内的广告,腾讯广告收入占比稍低,只占1成多,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互联网的另一个衣食父母——游戏,这个稍后说。其他大大小小的上下游生态更是围绕广告而生的。即便不是直接做广告,也多半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在这样的驱动模式下,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都在做一件事:不断的绞尽脑汁寻求用户的痛点,做出各种令人惊叹的产品,吸引尽可能多的用户使用,不断占据用户时间,然后就——以各种形式、最高效率的推送广告,完成盈利模式。跳过中间的这些过程,一句话,最聪明的脑袋做的都是如何让更多的用户点击广告。

这说起来似乎有点刺耳,但是现实就是,产品再怎么好,但要卖钱不是靠产品本身,而是靠广告,靠广告来实现价值的转换,这个过程价值有可能会扭曲。

广告(或者说隐性广告)可能带来诚信危机。前几天Zealer和锤子之争,就是把互联网人的痛苦给揭露出来,Zealer很受大家喜欢,但是它也要生存,它如果把视频收费,那么用户恐怕就不会真正喜欢,所以最直接的生存方式还是依靠手机厂商,但依靠手机厂商必然导致其产品本身受到质疑。

即便产品和广告无关,也会带来产品体验的下降。大量的产品都经历过这个生命周期:从爆红到开始考虑生存和盈利—>引入盈利模式后产品不再那么聚焦于用户痛点用户逐渐流失。微博在红火之后变成各种广告的阵营,让用户大量逃离;微信保持着谨慎的扩张,但终究抵挡不住寻求盈利模式的冲动,现在也开始臃肿起来,所有要赚钱的东西都想往里塞。

用户的竞争不断的刺激产品朝着更有利于用户一面发展,而免费下的广告盈利模式又不断影响着用户体验,这其中的平衡拿捏只要相差一毫一厘,就会给新的竞争者机会,历史就这样一遍遍上演着。

这让每一个互联网人都深深的感到纠结。

 

媒体传播网www.mtcb.cn)中国传播门户网站!(媒体传播网-传播价值)

资讯标签:

分享到